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事迹在天水引起热烈反响

  • 天水发布
楼主回复
  • 阅读:2338
  • 回复:6
  • 发表于:2019/4/2 9:08:10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天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致敬时代楷模

——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

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事迹

在天水市引起热烈反响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六老汉”治沙。“六老汉”及其后代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三代人苦干38年,至今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育草37.6万亩。3月29 日,中央广播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播出的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事迹,吸引了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目光。大家无不为“六老汉”一家三代人治沙造林过程中体现出的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守精神而感动。大家认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是荒漠变绿洲的接续奋斗者,他们的事迹引人思考、催人奋进。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为榜样,学习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作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作出更大贡献。

  “‘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是新时代追梦人的榜样、奋斗者的楷模。”清水县金集镇党委书记高文在观看完后说,“在决胜整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时刻,我们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榜样的精神为引领,以水滴石穿、滚石上山的韧劲,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着力短板补齐,全力推进农村‘八差’问题整治,彻底消除‘视觉贫困’,打好春季工作第一仗,为完成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奠定基础。”

  秦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干部王菊丽深有感触地说:“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听从召唤、情系家园,不畏艰难、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唯实创新,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愚公’精神使我们林业人深到感动。我们一定要向‘六老汉’一家人学习,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争做新时代的林业追梦人。”

  秦州林业局中梁林业工作站站长赵进军说,武威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几十年如一日,荒漠变绿洲,用行动书写了新时代愚公移山新篇章,作为一名林业干部,我们更要发扬他们的治沙精神,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坚持一线造林,南北两山绿化,为我市攒一片绿,留一抹蓝。

  下派清水县白驼镇罗源村第一书记李斌说,收看了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后,感触很深,他们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对于我们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也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为榜样,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市林业和草原局主任科员邹好平说:“‘六老汉’三代人数十年如一日扎根荒漠,在昔日风沙横行肆虐的沙漠边缘,铸就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他们以苦为乐、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治沙造林、改天换地的务实精神,是我们林业系统应该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六老汉’他们一家三代人致敬,认真学习,牢记使命,努力拼搏,为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而安居乐业的和谐天水做出更大的贡献。”

  市自然资源局干部杨文君说:“‘六老汉’三代人38年来扎根荒漠,种树治沙,这是一种信仰和力量,他们坚守着对父辈的承诺,用三代人的决心和不懈努力换来了一条防风固沙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加倍努力,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岗位做一名合格党员,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关街道忠武巷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邢周祥说,看了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先进事迹报道,作为一名甘肃人,他们获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我非常自豪,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他们这种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带领居民群众,开展全域无垃圾行动和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倡导大家节约绿色生活,防治大气污染,为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美丽社区而努力奋斗。



相关新闻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

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

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

荒漠变成了绿洲

三代人,38年

在沙漠边缘铸就了

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

  3月29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石满(左)、贺发林(右)在八步沙治沙造林景象;后图为拍摄的石满儿子石银山(左)、贺发林儿子贺中强(右)在八步沙劳动的景象

  有这样一群人,死去的和活着的被一起树碑立传;

  有这样六位老汉,不但把自己“埋”进沙漠,还立下了父死子继的誓约;

  有这样的三代人,子承父志、世代相传,守得沙漠变绿洲。


△六老汉之一张润元(右一)等人研究八步沙规划图;后图为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研究八步沙地图

  上世纪八十年代,八步沙——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沙魔从这里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秋风吹秕田,春风吹死牛”。

  当地六位年龄加在一起近300岁的庄稼汉,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按下手印,誓用白发换绿洲。


  △这是在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拍摄的八步沙三代治沙人。前排为:第一代治沙人张润元(中)、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右)、石银山(左);后排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二代治沙人王志鹏、程生学、罗兴全、贺中强,第三代治沙人郭玺

  38年过去,六老汉如今只剩两位在世。六老汉的后代们接过父辈的铁锹,带领群众封沙育林37万亩,植树4000万株,形成了牢固的绿色防护带,拱卫着这里的铁路、国道、农田、扶贫移民区。

  这不仅仅是六个人的故事,也不仅仅是六个家庭的奋斗,更不仅仅是三代人的梦想,这分明是人类探寻生存之路过程中对大自然的敬礼!


△在甘肃省古浪县境内的黑岗沙风沙口,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在沙漠中压沙治沙

  老汉立誓,要用白发换绿洲

  甘肃省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境内沙漠化土地面积达到239.8万亩,风沙线长达132公里。

  在大自然严苛的条件下,这里的人们用十倍百倍的汗水,为一家老小糊口谋生。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沙化加剧,沙漠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前挺进,已经是“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

  “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死!”

  1981年,随着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当地六位老汉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在合同书上摁下红指印,以联户承包的形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

  当时,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也有40岁。

  在一个天刚蒙蒙亮的早晨,六老汉卷起铺盖住进沙窝。

  这一干就再也没有回头。


△在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张润元补栽花棒苗

  在沙地上挖个坑,上面用木棍支起来,盖点茅草,当地人叫“地窝铺”,夏天闷热不透气,冬天沙子冻成冰碴子,摸一把都扎手。

  六老汉节衣缩食,凑钱买上树苗,靠一头毛驴、一辆架子车、几把铁锨,开始了治沙造林。

  没有治沙经验,只能按“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的土办法栽种树苗。

  张润元:

  为了叫我们后人吃上饭,把沙治住,庄稼人的土地保护住。住在八步沙,吃在八步沙,管理在八步沙。六个人把铺盖一卷、干馍馍一揙,就进了沙窝子。

  白天用毛驴车拉来树苗植树,天黑了就地挖了地窝棚就睡下,还要忍受沙漠里的风沙和野蚊子,青黄不接的时候拔根沙葱带着砂粒也就进了肚子……

  然而,在沙漠中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第一年,六老汉造林1万亩,转过年一开春,一场大风,六七成的苗子没了。

  老汉们慌了:“难道家真的保不住了吗?”当时的古浪县林业局局长听闻,带着6名技术员来到八步沙,一起出谋划策。

  他们发现,有草的地方栽种的树苗“挺”过了狂风。兴奋之余,六老汉重拾信心,总结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治沙经验。

  慢慢地,树苗的成活率上去了,漫天黄沙中显现出点点滴滴的绿。


  △在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和村民一起使用梭梭肉苁蓉种植一体机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

  沙漠里最难的不是种草种树,而是看管养护。当地的村民世代都在沙漠里放羊,新种的树几天就会被啃光。树种下后,六老汉调整作息,跟着羊“走”:每天日头一落就进林地“值班”,夜里12点再爬进沙窝休息。

  渐渐地,一个乔、灌、草结合的荒漠绿洲在八步沙延伸。

  十年过去,4.2万亩沙漠披绿,六老汉的头白了,有的甚至过早走完了人生路。1991年、1992年,66岁的贺老汉、62岁的石老汉相继离世。

  贺发林肝硬化晚期昏倒在树坑旁。

  石满老汉是全国治沙劳动模范。他没有埋进祖坟,而是埋在了八步沙。他去世前一再叮嘱:“埋近点,我要看着林子。”

  薪火相传,沙地播撒绿意

  后来的几年里,郭朝明、罗元奎老汉也相继离世。老汉们走的时候约定,六家人每家必须有一个“接锹人”,不能断。


  △在甘肃省古浪县境内的黑岗沙风沙口,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用稻草压沙

  就这样,郭老汉的儿子郭万刚、贺老汉的儿子贺中强、石老汉的儿子石银山、罗老汉的儿子罗兴全、程老汉的儿子程生学、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接过老汉们的铁锹。

  “六兄弟”成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

  2017年,郭朝明的孙子郭玺加入林场,成为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


  △在甘肃省古浪县境内的黑岗沙风沙口,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贺中强(左一)、郭万刚(左二)、石银山(左三)、罗兴全(右三)、程生学(右二)、王志鹏(右一)在休息间隙吃午饭

  父死子继、子承父志、世代相传,成了六家人的誓约。

  1982年,62岁的郭老汉病重,经常下不了床,30岁的郭万刚接替父亲进入林场。当时郭万刚在县供销社端着“铁饭碗”,并不甘心当“护林郎”,一度盼着林场散伙,好去做生意。

  他曾怼父亲:“治沙,沙漠看都看不到头,你以为自己是神仙啊!”

  一场黑风暴,彻底改变了郭万刚。

  1993年5月5日17时,当地平地起风,随即就变得伸手不见五指,蓝色的闪电伴着清脆的炸雷轰了下来。郭万刚当时正在林场巡沙,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吹成了滚地葫芦,狂风掀起的沙子转眼将他埋在了下面。

  郭万刚死里逃生。

  第二天早上,一个消息传来:黑风暴致全县23人死亡。


  △在甘肃省古浪县境内的黑岗沙风沙口,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右)指挥装载机往车辆上装载压沙稻草

  郭万刚沉默半天,此后再也没有说过离开八步沙。

  1991年,21岁的贺中强在父亲倒下的树坑旁捡起铁锹,进入林场;1992年,22岁的石银山接替父亲进入林场;2002年,30岁的罗兴全接替父亲进入林场……

  当年的娃娃现在也一天天变成了老汉。但八步沙更绿了。

  据测算,八步沙林场管护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确保了干武铁路及省道和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等国家能源建设大动脉的畅通。

  在林场的涵养下,附近地区林草丰茂,大风天气明显减少,全县风沙线后退了15公里。

  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

  葱葱郁郁一大片,一年四季都有花开,好看得很。

  三代治沙 时代圆梦

  治沙不能只守摊子。在八步沙治理好后,2003年,“六兄弟”主动请缨,向腾格里沙漠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进发。


  △在甘肃省古浪县境内的黑岗沙风沙口,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程生学在压沙治沙

  “六兄弟”连续在治沙现场搭建的窝棚中度过了十多个春秋。早上披星出发巡护,夜里蜷进窝棚,每日步行30多公里,用坏的铁锹头堆满了整间房子。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2000多万株。

  柠条、花棒、白榆等沙生植被郁郁葱葱,工程量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八步沙林场。

  从天空俯瞰下来,一条防风固沙绿色长廊像一位坚强的母亲,将黄花滩移民区十多万亩农田紧紧抱在怀里。当地林业部门的干部说,在林场的保护和涵养下,周边农田亩均增产10%以上,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有了‘活’着的八步沙,才有‘活’着的黄花滩!”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这样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兄弟”得以不断放飞梦想,治沙造林的步伐不断前进。

  “六兄弟”成立了一家公司,先后承包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并承接了国家重点工程西油东送、干武铁路等植被恢复工程项目,带领八步沙周边农民共同参与治沙造林,在河西走廊沙漠沿线“传经送宝”。


△在甘肃省古浪县北部风沙线,当地群众参与压沙造林

  如今的八步沙林场,已从昔日寸草不生的荒漠,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2018年,在古浪县委县政府的鼓励帮助下,八步沙林场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富民、精准扶贫相结合,流转了2500多户贫困移民户的1.25万亩荒滩地,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5000亩,种植枸杞、红枣7500亩,帮助贫困移民发展特色产业,一年下来光劳务费就发放了300多万元。

  古浪是藏语“古尔浪哇”的简称,意为黄羊出没的地方。但由于土地荒漠化严重,这里的人以前就没见过黄羊。随着治沙成效越来越显著,黄羊的身影重新回到了这片土地。

  除了黄羊,金雕、野兔、野猪等野生动物也时常出没在附近沙漠,“封禁保护区”变成了“动物乐园”。


△这是在甘肃省古浪县拍摄的八步沙林场一角

  1999年,甘肃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中共古浪县委、县政府曾为“六老汉”和郭万刚及八步沙林场镌碑立传。今年3月份,“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群体又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个人敢做梦,时代能圆梦。郭万刚哥几个曾经印刷过一张名片,背后是一幅绿茵茵的生态家园图:山岳染绿,花木点点,雁阵轻翔。这正是他们不懈追求的美丽梦想。


  △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左)和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在林场瞭望塔查看防沙治沙情况

来源:新华网、 天水日报 

  
  • 怎样自在怎样活
  • 发表于:2019/4/2 11:39:35
  • 来自:日本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容易
来自手机版
(0)
(0)
  
  • 默默的承受、
  • 发表于:2019/4/2 11:39:36
  • 来自:甘肃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触很深
来自手机版
(0)
(0)
  
  • 黒色ン誘惑灬
  • 发表于:2019/4/2 11:39:36
  • 来自:毛里求斯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向他们致敬
来自手机版
(0)
(0)
  
  • 我一贱你就笑i
  • 发表于:2019/4/2 11:42:38
  • 来自:甘肃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很感动
来自手机版
(0)
(0)
  • 微信网名
  • 发表于:2019/4/2 11:48:39
  • 来自:智利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三代人,这么多年如一日
来自手机版
(0)
(0)
  • 我就是我
  • 发表于:2019/4/4 8:03:42
  • 来自:甘肃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厉害??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