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秦州夹板舞

秦州夹板舞

关键词:夹板舞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夹板亦称“云阳板”,唐代时称“拍板”。夹板舞俗称“打夹板”,是祭神古乐的延续,是天水“朝山会”民俗文化活动中流传久远的最具特色的民俗舞蹈。其表演队伍集仪仗队、夹板队、和鼓乐队为一体,有一套固定的表演程式,表演风格粗犷、浑厚。
   秦州夹板舞民间舞蹈范畴,它是由数十名身着青衣白云边、腰系彩绸 秦州夹板舞带、头结布巾的男子,个个手持云阳板,在黄罗伞盖、飞龙旗、飞虎旗、五色旗的引导下,在锣鼓并吹奏乐伴奏下,在震耳欲聋的自制铁炮声中起步,列队沿街行进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秦州夹板舞是天水朝山会上最引人注目内容,夹板舞实质上形同民间庆典,是—种古老又独特的舞乐。夹板用红椿或槐木制成,天水朝山会所用的夹板约有一尺五寸长。正月初九这天,打夹板人身穿青色大襟长布衫,腰系蓝布带,扎绑裤腿,脚登青布鞋。打夹板过程中,附有旋转的舞技,具有刚劲的秦风,噼啪作响的夹板伴以鼓、钹、锣、箫、唢呐等民族吹打,显得粗犷豪放。天水是秦人的发祥地,而那一袭黑衣黑裤、雪白绸带束腰的秦州夹板鼓队伍,神情肃穆,动作简洁,起、承、转、合,举手投足间无不透露着一股秦风古韵,使人击节而叹,激赏不已。
  清嘉庆年起每年正月初九举办的“朝山会”是天水特有而古老的民间庆典。相传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天水市民都要去“朝山会”,这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在这流传久远的民俗文化活动中,最具有特色的当是秦州夹板舞。夹板舞是古老又独特的乐舞,是祭神古乐的延续。它直接、生动、极富感染力,最直观的表现当地人民的气质、性格、生活方式、物质文化、生存状态乃至宗教信仰。
  据《秦州直隶州新志》记载,“顺治九年秦陇大水,东关瓦窑巷、十方堂、官墙里等地灾情尤为严重,房倒屋塌,人畜伤亡惨重。”东关父老无力改变这一现状,就把减免灾难的希望寄托给神灵。因此天水东关人祭罗玉河水神以求平安,他们在玉泉观玉皇大帝像前许愿,每年正月初九率众舞打夹板到玉泉观进香。夹板舞自此一直流传至今。
  甘肃政报2008年第12期(总351期)中,省政府批准文化厅确定的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第三项民间舞蹈(共17项),天水秦州夹板舞成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1958年,秦州夹板舞参加了天水地区民族民间歌舞汇演。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过承传老艺人的不断挖掘整理,打夹板在艺术风格、舞姿技巧、队列规模和音乐鼓点上都有较大的改进和突破,相继在中国国内和国外多家电视台播出。1985年甘肃电视台专门组织了夹板队在秦州北山现场拍摄了夹板专题片。1991年,台湾记者凌峰拍摄了《秦州夹板舞》的专题片,并在台湾播出。2001年甘肃电视台专门拍摄了文忠老艺人与儿子、孙子三代人打夹板的专题片。21世纪初,地方文艺工作者以夹板为题材,加工提炼、创作出《丰收夹板》的舞蹈,该剧目在1997年8月甘肃省举办的首届群众艺术节大赛中获得银奖。
    近几年来,玉泉观“朝山会”除继续传承其传统的祭祀仪式和秦州夹板舞外,还增添了许多具有文化内涵的新内容,逐步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庙会。夹板舞作为一种媒介反映民间民俗文化,体现天水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现今,夹板舞在时代的变迁下与时俱进,进入伏羲文化旅游节的伏羲祭礼活动中,将传统的民俗舞蹈搬上舞台,其舞蹈动作与内容相应发生了变化,增强了舞蹈的可观赏性,打破传统夹板舞只由男子表演,改由男女子共同表演,使夹板舞不再停留在单一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4006887858 传真: 邮箱:415145035#qq.com
地址:天水市秦州区供销大厦18F 邮编:741000
Copyright © 2004-2024 天水城市在线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